世界首个自驱动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问世(2)

这种液态金属机器完全摆脱了庞杂的外部电力系统,从而向研制自主独立的柔性机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也正因此,这一发现获得国际业界的高度评价。《自然》杂志在其研究亮点栏目以《液态金属马达靠自身运动》为题进行了报道;《科学》杂志也在网站发布观察文章和视频:“可变形金属马达拥有一系列用途”。许多国际知名杂志和专业网站发表评论称:“真实的终结者1000液态金属马达诞生了,而且他们由中国制造。”

“在液态金属研究方面,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刘静不无自豪地说。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得知刘静团队取得的成果消息后,就在第一时间到访了理化技术研究所,并深入实验室了解有关工作,对刘静团队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十余年积淀的突破

尽管早在1999年,时年30岁的刘静就被中科院理化所作为“百人计划”引进所里,后来还担任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可谓年轻有为。但这一次,前来要求采访或者交流的邀约的数量,显然超过了他的想象。

“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均有一定逻辑规律在内,基础研究尤其是这样。没有长时间的积淀和坐冷板凳,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刘静坦言,早在本世纪初,他们就一直潜心于液态金属的研究。尽管在很长的时间内,这一领域在国际上并非热点,但实验室始终选择坚守。液态金属芯片冷却、印刷电子、3D金属打印、生物材料等一系列首创性工作得以启动。

刘静带领的团队,不断探索着液态金属的各种特性和用途。

终于,科学研究散发了它本来的魅力,给刘静及其小组带来了意外之喜——2013年初,世界首台电控的可变型液态金属机器在实验室诞生。

在进行一次偶然的试验时,刘静团队发现浸没于水中的液态金属对象,可以在几个伏特的低电压作用下呈现出大尺度变形、自旋、定向运动。较为独特的是,一块很大的金属液膜可在数秒内即收缩为单颗金属液球,变形过程十分快速,而表面积改变幅度可高达上千倍。此外,在外电场作用下,大量彼此分离的金属液球可发生相互合并,直至融合成单一的液态金属球。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外形百变的神秘异形枪可以伪装成任何人们常见的武器,大致将其为伪装枪、匕首枪、超微型枪和特种枪等四大门类。这些枪...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346
  • 绣球花因为花型长得像绣球所以命名为绣球花,中文学名八仙花。绣球花有毒吗?绣球花长得非常美丽,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309
  • 九头身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头与身材比例达到1:9,堪称黄金比例完美身材,要求身高最少也要172cm才能达到这个标准。娱乐...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352
  • 薛定谔创建量子力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他对量子力学有诸多质疑。1935年发表的薛定谔的猫佯谬遭到众多的质疑。...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333
  • 科技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