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或源自天文学 它是如何发展的(5)

  按照菲洛劳斯的理论,中央火是宇宙的中心。处在它外面的地球,每天绕火转一周,月球每月一周,太阳每年一周,行星的周期更长,而恒星则是静止的。这样的见解要求地球每天运行一段行程后,恒星之间的视位置应该有所改变,除非恒星跟地球的距离是无限远。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天体与中央火的距离应服从音阶之间音程的比例,也就是说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是有限的;可是从来没有观测到在一天之内恒星之间的视位置有什么变化。为了消除这一矛盾,毕达哥拉斯学派另外两位学者希色达和埃克方杜斯提出地球自转的理论,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每天自转一周。其后,柏拉图学派的赫拉克利德继承了希色达和埃克方杜斯的观点,以地球的绕轴自转来解释天体的视运动,同时又注意到水星和金星从来没有离开过太阳很远,进而提出这两个行星是绕太阳运动,然后又和太阳一起绕地球运动。  

  和赫拉克利德同时的亚里士多德反对这种观点,他以没有发现恒星视差,来反对地球绕中央火转动的学说。他以垂直向上抛去的物体仍落回原来位置,而不是偏西的事实来反对地球自转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这两个论据,直到伽利略的力学兴起和贝塞耳发现了恒星的视差以后,才被驳倒。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很长时期内占了统治地位,但是,公元前三世纪的阿利斯塔克还是认为,地球在绕轴自转的同时,又每年沿圆周轨道绕太阳一周,太阳和恒星都不动,行星则以太阳为中心沿圆周运动。为了解释恒星没有视差位移,他正确地指出,这是由于恒星的距离远比地球轨道直径大得多的缘故。

  阿利斯塔克的见解虽富于革命性,但走在时代的前面太远了,无法得到一般人的承认。当时盛行的却是另一种见解,即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它一直延续到十六至十七世纪。在地心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多希腊学者起了奠基的作用。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好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好的是圆形,而宇宙是一种和谐的代表物,所以一切天体的形状都应该是球形,一切天体的运动都应该是匀速圆周运动。但是事实上,行星的运动速度很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停留不动,有时还有逆行。  

  可是柏拉图认为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种表面现象可以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来解释。在《蒂迈欧》中,他提出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同心球壳模型。各天体所处的球壳,离地球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月亮、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恒星,各同心球之间由正多面体联接着。  

共10页: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北京2月5日消息,浩瀚的银河系恒星盘是什么形状?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最新消息称,由中国天文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02
  •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思潮承认他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他说:在科学上,大多数人相信外星人的存在,最大的争议不...
    外星人奇闻指数:258
  • 近年来,天文学家发现了数百颗太阳系外行星,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系外行星表面上的神秘地形,但是基于研究人员多年以...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183
  • 研究者还分析,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照度会因为这些灰尘和烟尘在撞击后第一、二年内降低70%,因此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下降...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81
  • 宇宙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