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陵墓千古谜团至今未解: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是怎么来的(3)

  也参加了曹操安葬仪式的曹植写过一篇《诔文》,相当于悼词,在这篇长达六百多字的祭文中,曹植更为详细地记录了曹操安葬的情况,其中写道:“既即榇宫,躬御缀衣。玺不存身,唯绋是荷。明器无饰,陶素是嘉。既次西陵,幽闺启路。群臣奉迎,我王安厝。窈窕玄宇,三光不晰。幽闼一扃,尊灵永蛰。”

  意思是:将要入葬时,穿的还是平时的衣服,印信没有带到身上,只带了印章上的丝带。陪葬用品也没有什么华美的,最值钱的只是素色的陶器。灵柩到达西陵,墓门慢慢打开,群臣送迎,我王就这样安葬了。在幽暗的墓室里,没有日月星辰之光,墓门落下来了,至尊的魏王将永远生活在里面。

  从曹丕和曹植这两位亲历者的记述来看,曹操的安葬活动是公开的,也是盛大的,曹丕和曹植不仅知道曹操被安葬的确切位置,他们都曾亲自到墓室里察看过。

  
 

  三、曹操死后数百年里陵墓的位置都是明确的

  曹操生前立过的那份遗嘱,生于曹操去逝后40年的晋人陆机曾看到过原件,他的弟弟陆云亲自到邺县参观过铜雀三台,《太平御览》中保存有他写给哥哥陆机的两封信,谈到此次邺县之行所见所闻。其中说道,他登上了三台,发现上面的房屋正在毁坏,其中一个台上还有曹操当年储藏的10万公斤石墨,陆云临走还拿了点,并送给陆机一些作记念。

  这时候已距离曹操去逝80多年,曹魏政权已灰飞烟灭,铜雀三台尚在,但游人已经能随便上去参观了。陆云没有提到他是否瞻仰过曹操的高陵,但如果高陵位置是个迷的话,想必他也会多说几句吧。

  又过了100多年,被李白称为“小谢”的南朝诗人谢眺来参观过邺城故址及曹操的高陵,写下了《同谢谘议铜雀台诗》和《铜雀悲》等诗,其中写道:“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那时候曹操墓的位置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其后,为陈寿《三国志》作注的北齐学者裴松之,《玉台新咏》的编纂者南朝诗人徐陵等,也都先后来到这里参观、瞻仰,留下了一些诗文。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即曹操去逝420多年后,另一位历史伟人李世民亲征高丽,大军路过邺城故址,一向对曹操推崇倍致的李世民亲自撰写了祭文在曹操墓前祭奠,这篇祭文收录在《全唐文》中。其后宋之问、王勃、张说、高适、刘长卿、李白、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温庭筠、罗隐、陆龟蒙等唐代诗人,或者亲自来过邺都旧址,或者写过与铜雀台、曹操墓有关的诗作,但没有一个人提到过“曹操疑冢”问题。

 

  四、是政治原因催生出了曹操的“疑冢说”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在非洲古国埃及的尼罗河畔,开罗城近郊的广裹沙漠中,巍然耸立着一群巨大的方锥形建筑物,这就是全球着名的古代世界...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238
  • 考古学家在对破碎掉的秦兵马俑进行修复时,通过分析秦兵马俑的成分发现,它竟然有人体的构成部分。这一发现让考古...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308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朔漠,而今却也已经埋入黄土之中,给后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成吉思汗陵也成为了考古学家苦苦...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249
  • 秦始皇陵为什么还不挖,秦始皇陵的十大谜团。秦始皇的遗体还完好吗?秦始皇陵早就已经找到了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挖?秦始皇...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586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