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峡悬棺之谜,古人为什么要实行悬葬(2)

三峡悬棺放置之谜

古代的棺材木质坚硬、沉重,加上陪葬品、尸体,重量都在几百甚至上千斤,这种“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悬棺是怎样放置的呢?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谜。

目前的考古与研究界有三种比较公认的解释:一是事先在悬崖上凿打出一条路,将棺材搬上去后再把路毁掉;二是趁江河涨水时将棺材安置在悬崖;三是用绞车、绳索、滑轮等升降工具,从地面或崖顶,将棺材吊置悬崖半腰。

这三种解释,目前都没有比较可靠、可信的文字、实物证明。根据笔者一直对川江历史文化的学习和探讨,首先不赞成“事先凿路”之说。

古代开凿手段非常原始,耗时耗资巨大,而且至今也没发现凿路、毁路留下的遗迹。“江河涨水”之说更是牵强附会,历史上川江并没有如此高水位的史料记载,从自然规律来看,即使川江出现较大的洪水,也是间隔几十年才一次,难道人死后要等几十年洪水来了才悬葬?

并且,三峡地区川江支流的悬棺多于川江主航道,稍有水文常识的人都知道,支流涨水全是山溪齐头水,来去凶猛、迅速,怎能泛舟放置悬棺?

我比较赞同“绞车、绳索、滑轮等升降工具”之说,巴人在漫长的实践岁月中,从这些简单的劳动和生活工具里得到启发,用来安置悬棺是完全可能的。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大唐建立的初期,那还是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外面还有叛军在行动,而内里,太子的竞争永远是一个王朝避不开的话题,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34
  • 我们常常在外面玩的很高兴时,说自己乐不思蜀,而这个蜀原本指的是三国中的蜀国,因为乐不思蜀的主人公的后主刘禅,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1
  • 我们现如今经常用背水一战来形容决战,在古代背靠水而战乃是兵家大忌,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呢?能在这么不利的情况下...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5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