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寡妇排解寂寞 利用器械深入性器(6)


    
    元明以来,统治阶级把守节的寡妇和贞女表彰为“节烈”、“贞烈”,给她们建立“贞节坊”、“烈女祠”,而清朝做得特别认真。雍正元年(1723)上谕说,“朝廷每遇覃恩,诏款内必有旌表孝义贞节之条,实系巨典”,命令各地“加意搜罗”,对山乡僻壤、贫寒耕作的农家妇女,尤其不要因她们请旌经济上有困难而遗漏。旌表节孝,除像以前一样给单个节妇银两建牌坊外,又命在各地建立节孝坊,表彰所有节妇。又放宽表扬条件,原定50岁以外死了的寡妇才能申请旌表,改定为40岁以上守寡已达15年的(《清世宗实录》卷四、卷十二)。几年后,又以有的官员不认真执行,下令把建立节孝祠的情况作为卸任交待的一项内容。在这个政策下,旌表节孝成了地方官的一件要务。常熟县把西洋天主堂改为节孝祠,储放节妇、烈妇、孝妇、贞女的牌位(邓琳《虞乡志略》卷三)。吴江县于乾嘉道间建立贞节坊7个,旌节坊50个(光绪《吴江县续志》卷七)。受到旌表的人很多,上海在同治以前表彰的节烈妇女已多达3000多人。有的宗族祠堂也给节妇贞女建立祠宇,并在家谱上大书她们的事迹,“一以阐幽,一以励俗”。
    
    清朝政府和社会上层人士在经济上对寡妇施行小恩小惠,以图阻止她们再嫁。一些地方官和绅衿组织恤嫠堂、安节局、全节堂、崇节堂、清节堂、保节堂、儒嫠局,这些堂、局有一些田产,给贫穷寡妇一些资助,或接受她们进堂生活。有的宗族给寡妇抚恤金,特别是在有义庄、赡族田的宗族内。如华亭张氏义庄规定,寡妇之家即使经济不拮据,亦按贫穷族人标准给予口粮、衣物(《张氏捐义田折奏附义庄条例》)。浙江永康县应氏宗族有恤嫠田百余亩,收入全给节妇贞女(《春在堂杂文四编》卷一)。有的地方给佃农寡妇以优待,如广东香山刘清的佃农死了,儿子尚幼,遗孀失去租地就无法维生,刘清为保持其“清节”,允许继续耕种,交不足地租也不追逼(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
    
共8页: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金瓶梅》是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之首,而书中有着很多的激情内容。缅铃就是书中提到的一种性玩具,而在历史上也真的存在...
    奇人异事奇闻指数:212
  • 《山海经》是古代神话传说大合集,也有山海经异兽图,都是些吃人、魅人的妖兽,也有好的灵兽。上古四大灵兽和上古四大...
    奇人异事奇闻指数:207
  • 赢勾是中国古代四大僵尸王的其中一个,不要看到僵尸王就觉得他吸食人血的,其实只有将臣才吸食人血。赢勾的身份可不仅...
    奇人异事奇闻指数:204
  • 后卿是中国古代四大僵尸王之一,当然后卿也是不吸食人血的僵尸,而且原本后卿还是厚土皇帝诋的亲弟弟,可惜死有不甘,...
    奇人异事奇闻指数:205
  • 奇人异事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