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柴达木盆地发现骨骼超常粗大鱼化石


青海柴达木盆地地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二十一日发布信息说,由中科院院士张弥曼领衔的中美古生物学家团队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现一种骨骼超常粗大的鱼化石——伍氏献文鱼,这一发现为柴达木盆地由来已久的干旱化提供出证据。
中美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现于柴达木盆地的骨骼超常粗大的鱼化石及其与干旱化的联系》已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网络版。
伍氏献文鱼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这一化石发现于柴达木盆地上新世湖相沉积物中,其极为奇特之处在于遍布全身的超常粗大的骨骼,几乎没有多少空间可供肌肉生长,这在现代鱼类中是闻所未闻的,在化石记录上也仅在地中海北
部沿岸发现过一例。科学家们认为,伍氏献文鱼的发现,不仅展示了鱼类对极端环境的生理适应能力,也是柴达木盆地干旱化过程的见证。
据悉,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发育着干旱的风沙地貌及大大小小的盐湖,这是自早新生代以来印度与亚洲板块的相撞、青藏高原不断上升以及持续干旱化的结果。但迄今为止,这一古气候变迁的证据,仅见于盆地中所保存的大量的蒸发岩和曾生存于高盐度水域里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张弥曼院士等中美科学家发现的伍氏献文鱼,是首次发现于此的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
专家称,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发现于柴达木盆地的骨骼超常粗大的鱼化石及其与干旱化的联系》超越传统的古生物学研究,把化石鱼类和现代鱼类的系统学及生理学方面的现象与古环境研究联系起来,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种尝试,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岩石圈过程对地表过程影响的又一实例。

不推荐你看的:

  • 西伯利亚接近北极,地方寒冷,也存在许多独特的民族。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地区竟然发现一座神奇的古墓。这座古墓中的人...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616
  • 在考古界当中有许多超出人类认知的考古遗迹发现,也也随之而来发现了许多诡异的考古文物,甚至还发现了吸血鬼的骨架...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古埃及天文知识发达,曾有不少人怀疑其文化起源于外星人有关。科学家在考察古埃及金字塔的时候,竟意外的在金字塔中发...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14
  • 民发现宋朝古墓怎么回事?近日,新洲一村民村民发现宋朝古墓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据说当时这个村民看到河中有条大鱼,...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67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