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八个著名的中微子实验盘点(6)

  5、IMB探测器

  本图所示,一名潜水员在美国俄亥俄州的IMB探测器(the Irvine-Michigan-Brookhaven detector)中游泳。这个探测器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本来用于探测质子是否衰变,反而帮助科学家发现了大气中微子的振荡。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被一个与中微子无关的问题所困扰。一些理论家认为,被公认为稳定的粒子--质子应该可以衰变成更轻的亚原子粒子。如果这一说法正确,那么这将是物理学家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结果,从而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将电磁作用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理论融合在一起。如果质子会衰变,这将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很大的麻烦,人体内的原子可能混乱地转变成其他元素。因此,理论家认为,质子可能会衰变,但速度极为缓慢,时间表甚至比宇宙年龄的20个数量级还要长。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科学家们在一个盛满水的大容器中监测质子的数量。为了保证实验不受干扰,实验环境必须建设于地下。闯入大气层的宇宙射线也可能会产生中微子,这些中微子可能会进入地下。由于穿过探测器的中微子看起来非常像一个衰变的质子,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弄清楚他们可能会看到多少中微子。在测量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非常怪异的现象。来自实验环境以上的中微子要远远多于下部抵达的中微子,比例大约是2:1。历经10年的困扰,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来自地底的中微子有时间转变成不同类型的中微子,由于实验设备只对一种中微子敏感,因此就错过了发生变异的其他中微子。这一发现证明了中微子在长距离飞行过程中会发生性质的转变。

共9页: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NASA航天历史上,其实有过很多不幸“夭折”的航天计划,有的是因为电脑操控失误、有的毁在过于奢华、有的是因为检修失...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263
  • 有科学家提出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死交替,周...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237
  •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即将出炉,几乎每年的诺奖都会传来一些趣闻轶事,下面就带大家来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诺奖之...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1002
  • 1. 辟尔唐人 对于寻找化石的人而言,史前时期的穴居人遗迹如同耀眼的黄金一样具有诱惑力。查尔斯道森1912年在英格兰辟尔...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1204
  • 科技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