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遗老遗少视民国为敌国是为何?(4)


  
  与辜鸿铭的切齿痛恨所不同的是,极个别的遗老采用了一种无声的抗议,那就是自殉。自殉本是远古习俗,但在近代亦非罕见。早在1879年时,御史吴可读为抗议慈禧太后不为同治立嗣而仰药惠陵,实行“尸谏”。1912年9月13日,被日本人奉为“军神”的乃木希典在明治天皇殡葬之日与其妻静子一道剖腹自杀。如果说这两起自殉还带有愚忠意味的话,那民国后梁济(梁漱溟之父)的自殉就显得有些让人琢磨不透了。
  
  梁济自殉于1918年,但他早在1912年6月即树立“必死”之心。在之后的7年时间里,他给世人留下了一部名叫《别竹辞花记》的死亡日记。日记中,梁济平静地讲述了自己的想法、认识及困惑,并言他之所以拖到1918年才采取断然措施,不是因为他胆怯,而是他需要时间去观察。
  
  民国以后,梁济一度有过幻想:共和国势力最大者莫过于国会,贤才之最盛者亦莫过于国会。昔日有苦欲言,则伏阙上书,诉之于君,求吾君设法;今有苦心欲言,则泣血请愿,诉之于国会,求国会主持。他甚至给自己定下任务,每年须“旁听三次”,待参观盛举后,便可死而无憾了。
  
  民国后,国会是召开了,但其所作所为却令人不敢恭维。在梁济看来,议员们“全不以救民救国为心,捣乱行私,不成事体,凡吾国所最尊重之道德,皆彼辈之所贱视”,这些人“私欲迷心,躁嚣悖谬,除党争兼纵欲外,一无所知”。民国的乱象让梁济感到大失所望,他认为,清帝因爱民而逊位,但如今的现状完全背离了初衷。他决意以身作则,“以诚实之心对已往之国”,以唤起世人亦“以诚实之心对方来之国”。
  
  朝代的鼎革除了导致故往秩序的崩溃外,随之而来的还有传统道德的无尽沦丧。梁济在《遗笔汇存》中写道:人民无判别是非之常识,信以为共和国但取人生行乐,无须检束准绳,于是举国若狂,小人无复忌惮。……据现今人民现况,旧道德已厌弃,新道德未发明,法纪荡然;人心纵恣,从恶如崩,竟有一泻千里之势。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