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遗老遗少视民国为敌国是为何?(5)


  
  在所谓的“共和体制”下,社会风气非但未能好转,反而日益恶化,以至于“全国人不知信义为何物”,长此以往,“吾国固有之性、立国之根本”,中国人所固守的仁义、真诚、善良等传统道德日渐丧失,最后的结果将是“国将不国”。梁济对此深感忧虑和困惑。
  
  对于1917年的“张勋复辟”事件,与其他遗老所不同的是,梁济大加反对。他数次投书劝阻,但张勋仍一意孤行,结果复辟未及半月即告失败。事后,那些肇祸事主及预谋其事的“名士们”纷纷窜出京门而无一殉节,梁济为此感到极度愤懑和失望,之后便下定了赴死的决心。
  
  作为一个年过四十才出仕的中层官员,梁济其实没有太多的理由去殉清,但在目睹了民国后的各种乱象后,他自认与清朝有一种信义相托的连带责任,他愿意为这一责任去死,以死来警醒国人。1918年11月10日,梁济在他六十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自沉于北京积水潭大柳根一带。早在3天前,梁济即来到积水潭临湖阁,他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3天。为了这一跳,梁济足足准备了7年。
  
  梁济的自殉是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临去前,他在书案上留下了十七封遗言和这7年来所写的札记稿册。在遗稿中,梁济向世人袒露心扉:此身之死,系为清朝而死。绝非反对共和,而且极赞成共和,因辜负清廷逊让之心,不实行共和爱民之政,故愤慨而死。
  
  不过,梁济并不希望后人认为他的自杀仅仅是为了殉清,正如他所说的:殉清,其实非以清朝为本位,而以幼年所学为本位,吾国数千年先圣之诗礼纲常,吾家先祖父先父母之遗传与教训,幼年所闻对于世道有责任为主义,此主义深印于吾脑中,即以此主义为本位,故不容不殉。梁济自认为,其自殉“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呼唤起新也;唤新国之人尚正义而贱诡谋。”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