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后腿首次发现高速机械齿(3)

  这一发现证明在人类发明机械齿轮前,大自然就已经制造出齿轮装置。借助于身体结构分析和高速摄像机,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得出了这一发现。研究论文作者、动物学家格雷戈里-萨顿表示:“我们通常认为齿轮只能在人类设计的机械装置上才能看到,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我们没有仔细寻找。动物世界的这种齿轮并不是设计的,而是进化而来,是天然产生的一种高速而精确的机械装置。”

  伊苏斯虫后腿的每一个齿牙长有圆角,与其他齿轮相连,防止齿牙在咬合撞击时折断,这一点类似于自行车的齿轮。后腿齿轮的咬合与汽车变速箱类似,确保后腿在移动时完全同步。这种同步对于跳跃至关重要,即使存在微小差异,伊苏斯虫也会在跳跃时身体失控。伊苏斯虫后腿的移动速率高达30微秒。1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

  研究论文主执笔人马尔科姆-布罗斯教授表示:“这种精确同步不可能通过神经系统实现,因为神经冲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所需的紧密同步。通过进化出机械齿轮,伊苏斯虫可以向肌肉发送神经信号,产生大致相同的力。如果一条腿启动,齿轮便会立即咬合,实现完美同步。伊苏斯虫的骨骼结构解决了一个大脑和神经系统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这一发现再一次强调了骨骼特征在移动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科学家只在伊苏斯虫幼虫的后腿发现这种天然机械齿轮,齿轮在它们步入成年后消失。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现象为何发生。科学家认为如果齿轮的一个齿牙破损,整个齿轮也就土崩瓦解。伊苏斯虫幼虫具有自行修复损伤的能力,进入成年后,任何损伤都将是永久性的。

  伊苏斯虫后腿的每一个齿轮长约400微米,每条腿共有10到12个齿牙。与人类制造的齿轮不同,伊苏斯虫的每个齿牙均保持同步,弯向齿轮咬合点。人类齿轮需要采用对称外形,沿着两个方向旋转,伊苏斯虫的每个轮齿是非对称的,都向一个发力点弯曲,从而为跳跃提供单向动力。齿轮结构在动物世界并不鲜见,刺山龟(也被称之为“齿轮龟”)的甲壳和车轮虫的背面等都呈齿轮状,但这些结构的功能要么模糊难明,要么随着进化而逐渐丧失,成为一种装饰型结构。目前,科学家只在伊苏斯虫身上发现功能性齿轮结构。研究论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据说天气是地球心情的写照,在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人类的大肆破坏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怪异天气,比如 空中降鱼 或者...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514
  • 网上那些地面如同镜子倒影天空的照片并不是PS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旅游景点。那个地方叫做乌尤尼盐沼,被人们称为是...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413
  • 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因一些地区环境恶劣无法居住,所以也有很多荒无人烟的地方。其中最出名的是中国四大无人区,它们...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559
  • 长江是世界上第三的长河,其中最知名的景点莫过于长江三峡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长江三峡是哪三峡,连第一个瞿塘峡可能就...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328
  • 自然之谜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