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米南极冰原下发现单细胞微生物

 位于南极冰原下方惠兰斯湖(Lake Whillans)是个“与世隔绝”的神秘地带,科学家推测这里可能存在远古微生物,一个名为“WISSARD”的冰层钻探计划试图对这片原始湖泊进行调查,此前的钻探深度在2625英尺,即800米左右,研究人员将采集到的水体样本在实验室内进行分析,发现一种消耗二氧化碳来获得能量的单细胞微生物群落,该结果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度会议上被公布。

  在2013年1月,科学家在从惠兰斯湖采集的水样中检测到古老的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其能量来源为二氧化碳、铁、硫和氨等,来自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约翰·普利斯库是惠兰斯湖调查项目微生物团队负责人,他也是南极微生物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之一。还有一些异养型的微生物,它们无法利用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需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碳源,因此异养型的微生物却可以津津有味地“品尝”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所“丢弃”的含碳物质。

  研究人员还对水样中是否存在真核生物进行检测,这项工作目前依然处于进展之中,在获取惠兰斯湖的深层水样过程中,科学家采取了严格的灭菌措施,不能让地面微生物进入与世隔绝的惠兰斯湖中,保证水样从采集到装瓶过程中不受到地面环境的微生物干扰,在这些严格的措施之下,科学家还发现了湖底存在不可思议的甲烷气泡,目前正在观察这些气泡是否是由细菌产生或者是古老沉积物中遗留的气体。

  该研究小组还发现了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湖底采集的沉积物样品有些咸,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沉积物样品就变得越来越咸,这说明越往深处,样品中水分的盐度越高,这个现象引起了约翰·普利斯库注意,他认为我们之前都没有见过如此高的盐度,即使是在曾经被海洋淹没的南极湖泊也没出现这种现象。此外,湖泊的沉积物样品和历史水位等信息暗示我们现在发现的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在10年前可能还不存在。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据说天气是地球心情的写照,在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人类的大肆破坏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怪异天气,比如 空中降鱼 或者...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514
  • 网上那些地面如同镜子倒影天空的照片并不是PS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旅游景点。那个地方叫做乌尤尼盐沼,被人们称为是...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413
  • 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因一些地区环境恶劣无法居住,所以也有很多荒无人烟的地方。其中最出名的是中国四大无人区,它们...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559
  • 长江是世界上第三的长河,其中最知名的景点莫过于长江三峡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长江三峡是哪三峡,连第一个瞿塘峡可能就...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328
  • 自然之谜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