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几个非常古老的传说 纪连海(12)


  
  饮重阳酒、菊花酒、茱萸酒:先说菊花酒。重阳节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习俗,但其起源则有多种说法,一说是起于上古,由杜康创造;另一说是起于汉初,源自宫廷。但不论何种说法,将菊花和酒紧密联系,并赋予文化内涵、影响深远的是晋代陶渊明。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闲居》诗序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láo)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唐代也盛行饮菊花酒。中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权德舆的《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云:“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历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对菊花人文风格的大力推崇有着紧密联系。
  
  再说这茱萸酒。自唐代开始饮用茱萸酒兴起,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与插茱萸、佩茱萸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明代饮茱萸酒南方盛于北方。唐代大医药家孙思邈在《千金月令》里记载当年饮茱萸酒风俗:“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即醉而归”。唐末五代《提要录》载:“北人九月九日以茱萸研酒,洒门户间避恶。亦有入盐少许而饮之者。”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重阳节都(今浙江杭州市)人饮新酒。泛茱(酒)簪菊(花)”的风俗。《光绪华亭县志》则记载:“然后对菊花泛茱萸尝新酒”。
  
  当然茱萸和菊花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茱萸也可吃,菊花也可插。簪菊之俗从唐代延续至清代。如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云:“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可见除了饮菊花酒之外还有簪菊花的习俗,而茱萸除了可插在头上之外还可吃,也可佩带于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等。这种习俗后来发展成各种变俗,如重阳节在门窗上挂菊花枝叶或贴剪纸,或者把彩缯剪成茱萸、菊花形状来相赠佩带等。
共19页: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