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里的“地下后宫斗争”(6)

  崇祯十五年(1642年),思宗的田贵妃去世,于两年后的正月二十三日,葬在天寿山陵区西南的鹿马山下。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大明二百七十七年的国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自知大势已去,思宗先命周皇后自尽。次日凌晨,他来到万岁山(今景山),在一棵歪脖槐树上,自缢身亡。随着最后一代帝王的逝去,曾经辉煌的大明王朝也彻底落下了帷幕。

  由于思宗生前没有给自己兴建陵墓,农民军建立的大顺政权,责令昌平州官员将思宗和周皇后的棺椁,葬入了田贵妃墓中。是年五月,清军占领北京后,决定将田贵妃墓改称“思陵”,正式作为明思宗的帝陵。


 

  有明一代,以妃子身份得以与帝王合葬的,只有田贵妃一个。然而,她一人的“幸运”,却反衬出整个大明王朝的不幸。从明成祖到明熹宗,二百多年间,雄伟壮观的帝陵,在天寿山脚下代代而立,凡十二座;而在这江山易主、风雨飘摇的时刻,却只能在远离帝陵核心区域之处,以一座简朴冷清的贵妃坟,为十三陵匆匆画上了句号。

  生前励精图治、心高气傲的明思宗,竟完全决定不了身后的魂归之处。他,看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其实何止是明思宗?回望十三陵,明英宗何尝愿意与周皇后相伴长眠?明宪宗何尝愿意邵宸妃挤进地宫?明神宗又何尝愿意与王宫女九泉相见?这些位居九五之尊的皇帝,生前掌握着王朝最高的生杀大权,而身后究竟与谁人合葬,却不完全由他们作主。这,究竟是先帝们无可逃避的悲剧,还是嗣君们无意造成的反讽?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文昭甄皇后,曹丕的正皇后,虽然一生受宠,但是宫内的女子阴谋太多,城府太深,再美好的爱情都很难一直持续下去。曹丕...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汪精卫这个人先抛开他叛国的事,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无论是人才还是能力方面,怪就怪在价值观不对,让他这身才华还是...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9
  • 世界上可供瞻仰的伟人遗体仅有5具,毛主席水晶棺遗体是第四位欲将永久保留的遗体。最著名的当然是列宁遗体,至今依旧...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585
  • (1627年8月22日)二十三岁的明熹宗驾崩,(8月24日)明熹宗弟弟,十七岁的朱由检登帝位:庙号:明思宗,年号:崇祯。惯...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631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