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会成为“超验骇客”吗(4)

  随着人类智能沿着互联网的方向不断拓展,互联网本身也将变得越来越聪明。而这一切的基础来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机器智能的竞相追逐。

  “智能”与“人”的本质

  目前人们所说的人工智能其实是一种机器智能。对于人工智能,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科学家罗素和诺维格在人工智能经典名著《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中把已有的一些人工智能定义分为四类:像人一样思考的系统;像人一样行动的系统;理性地思考的系统;理性地行动的系统。

  对人工智能的追求一直被诸多问题困扰着。比如,我们不断改变对“智能”的定义。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说能打败一个西洋双陆棋冠军的计算机确实很有智能。但到了70年代末,当双陆棋程序Gammonoid以7:1打败了世界冠军路易吉·维拉时,我们觉得双陆棋实在是太简单了,因为它只需要直接的计算。

  于是我们又改变了游戏规则,把重点放在复杂的规则和策略上,比如国际象棋。然而IBM的“深蓝”计算机在1997年打败了当年的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于是我们又改变了规则,不再用复杂的计算或逻辑决策。或许当一台计算机能回答人类的知识性问题时,它们就是智能的。现在我们知道,这一观点到了2011年不得不再次修改:IBM超级计算机“沃森”在“危险边缘”游戏中彻底击败了人类。

  然而,所有这些计算机在一些对人类来说轻而易举的小事儿中,比如打招呼、握手、闲聊等,都表现奇差。每当机器与我们对智能的定义不符,我们就会换一种新的定义。

  智能是人类特有的吗?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什么决定的?历史上,我们曾经激烈争论,究竟是什么把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开始认为是人类使用工具的能力,后来发现灵长类动物和乌鸦也会使用工具。于是我们改变了想法,提出是使用语言的能力让人类有智慧。后来,生物学家教会了黑猩猩使用信号语言。于是我们又觉得,智能在本质上并不是语言的事。

  直到实验明确证明了海豚也有自我知觉,问题来到了“自我意识”和“觉知”上。正像《超验骇客》里科学家提出的那个问题:“你有自我意识吗?”在面对动物智能和机器智能时,我们不断改变着规则。

  有些人认为,我们能超越不断改变的规则。这些前卫的科学家大部分集中在脑科学领域,他们在尝试对大脑进行逆向工程。因为从理论上说,一旦我们理解了大脑的所有部分,就能再造出这些部分,从而构建出智能系统。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其实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人类自己的秘密有多少更别说这世界上还有...
    奇闻怪事奇闻指数:202
  •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吃瓜群众对熊猫的五大误解,其实它们很凶猛! 1。大熊猫是可爱又温顺的动物。 人们...
    奇闻怪事奇闻指数:206
  • 你可能有伐木工人一样的大胡子或者有铅笔般粗细的小胡子,你可能会把长在脸上的毛发称为触须, 但他们并不是, 实际上人...
    奇闻怪事奇闻指数:201
  • 好吧,2019年既然是猪年,我们就来聊一聊猪猪那些事儿。 猪猪只是用来吃的么?不吃猪肉,我们就不会在生活中和它们零距离...
    奇闻怪事奇闻指数:203
  • 奇闻怪事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