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射线与人类突变细胞变化或存关联 (2)

  研究人员发现,太阳活动产生的宇宙射线通过与地球大气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有害的“二次辐射”。梅洛特解释说:“宇宙射线的主要成分是质子。总的来说,质子是原子的核——剥离所有电子后。一些射线来自太阳,另一些来自宇宙中其它剧烈的天文活动。绝大多数射线与地球大气层撞击后,并不会抵达地表,不过它们会发出‘空气簇射’生成其它一些粒子,这些粒子会抵达地表。空气簇射以‘电离辐射’的形式,对人类及地球上其它生物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电离辐射会令原子或分子解体,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生命,导致皮肤癌、出生缺陷或其它疾病。一般而言,我们在海平面附近接收到的大约六分之一的穿透射线,是来自宇宙射线的二次辐射。”目前,人类平均每年接收到的宇宙射线,相当于10倍的胸透X射线,这个量对人而言是安全。

  对太阳粒子活动产生的两种射线形式——μ介子和中子,科学家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发现μ介子对地球表面生活着的生物最具危害性。梅洛特指出:“μ介子是电子的好姐妹。宇宙射线会产生大量μ介子,人类在地表遭受的辐射就是μ介子所致。”

  特别令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是,大约在公元773-776年间,地球遭受到大量的太阳辐射。梅洛特说:“2012年,我们在树木的年轮中发现了碳14存在的痕迹,这表明约在775年地球遭受到过强大的太阳辐射,即巨大规模的太阳粒子活动,至少比现代太阳辐射规模强10倍。我们的计算表明,即便是如此大规模的射线,也未能对地球产生损伤,但是我们的假设也许有误。我们通常认为,是μ介子对生物产生伤害,但是或许宇宙中还有一些新的物理现象,使得μ介子更具伤害性。”

  研究人员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探索了解DNA可以承受住多少量的μ介子。梅洛特解释说,“在计算μ介子的影响力时,我们运用了标准假设。μ介子的物理成分非常简单,即一个大质量电子。但是,从来没有人真正进行过实验,测量μ介子对DNA的影响力,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寿命非常短暂。我们将在μ介子波束中放入一些人造DNA,然后测量它们的影响力。”(彬彬)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据说天气是地球心情的写照,在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人类的大肆破坏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怪异天气,比如 空中降鱼 或者...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514
  • 网上那些地面如同镜子倒影天空的照片并不是PS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旅游景点。那个地方叫做乌尤尼盐沼,被人们称为是...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413
  • 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因一些地区环境恶劣无法居住,所以也有很多荒无人烟的地方。其中最出名的是中国四大无人区,它们...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559
  • 长江是世界上第三的长河,其中最知名的景点莫过于长江三峡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长江三峡是哪三峡,连第一个瞿塘峡可能就...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328
  • 自然之谜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