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 可什么也没研究出来(5)

他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可什么也没研究出来

  哈维收藏的爱因斯坦脑组织玻片

或许,所有事情中最头疼的是“先入为主”,在每一个声称天才存在结构基础的论断中,基本上都会出现这样的逻辑问题:当你先入为主地认为天才异于常人,从逻辑上说,你就会把偶然发现的任何结构上的异常,都视为天才之脑的物质基础。其实,如果你对任何一个人的脑组织做足够多的检测和比较,你同样也会找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天才源于勤奋?

如今,距离哈维得到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已经过去了60多年,爱因斯坦的脑组织散落在几个地方。10年前,就在哈维去世前不久,他将大部分爱因斯坦大脑(170块,最初有240个脑块封装在火棉胶中)以及小脑和脑干都归还至普林斯顿医院(现为普林斯顿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of Princeton)。现在,那些脑组织由普林斯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病理学家埃利奥特·克劳斯(Elliot Krauss)照管,他的职责与当年的哈维一样,负责严密看管这些组织。哈维个人收藏的大约500块显微镜玻片,以及带有刻度的照片被送至美国国家卫生与医学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Health and Medicine)。其他玻片和零碎的物件则散落在十几个博物馆和大学的科研人员手中。对爱因斯坦智力的研究至今还在进行。

假如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当初和他的躯体一起火化,科学(尤其是神经科学)是否会变得更好呢?这一点目前有待商榷,但值得做一些思考。早在1906年,即门卫伟和福尔克开始研究的一个世纪前,美国解剖学家爱德华·安东尼·斯皮茨卡(Edward Anthony Spitzka)认为,意识敏锐的秘诀在于胼胝体的横断面积,他在报告中提到,天才“能够拥有智力上的伟大成就……可以说,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后来研究精英人群脑组织(包括爱因斯坦的脑组织)的科学家也基本认同斯皮茨卡的观点,认为那些惊才绝艳的天才们都是大自然的宠儿。但是,没有人能证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在我看来,这种失败终究是一件好事,因为找到天才之脑的物质基础(或者缺乏某种物质基础),将带来令人不安的实际问题和伦理问题。假如通过医学影像手段,我们就能从解剖学上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那这样以来,父母是否会因此着手筛选孩子,并依据孩子的脑部结构来引导他们接受特定训练?他们会因为孩子的脑部缺少“Ω”标记,而不让他们参加物理俱乐部或音乐兴趣班吗?

对于苦恼于没有天生的数学之脑的学生,我要指出的是,或许爱因斯坦也没有这样的脑组织。成就高斯或爱因斯坦的,是他们一生都沉浸在思考、好奇和协作中,而其中最重要的或许就是努力工作!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别以为炸弹是人类的专利,自然界也有着生物炸弹。日前台南曾发生过抹香鲸爆炸事件,鲸鱼的尸体与残害炸的满街都是,还...
    奇闻怪事奇闻指数:359
  • 世界上有许多奇异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极为罕见,有些只发生一瞬间根本难以捕捉到画面,最为出名的要数妖精现象,整个...
    奇闻怪事奇闻指数:352
  • 日前,谷歌开发了一款叫做谷歌地图的软件,可以通过卫星实时的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之后有人伊拉克的国土上发现了一块血...
    奇闻怪事奇闻指数:286
  • 丧葬习俗是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习俗,人们对葬礼极为重视,但由于如今土地资源缺稀,使得国家不得不出台新的丧葬...
    奇闻怪事奇闻指数:261
  • 奇闻怪事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