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害羞:想要进行社交,但感到害怕;
2、不合群:社交无障碍,但宁可独处;
3、逃避:尽一切可能来避免社交活动。
了解这些很有必要,因为人们往往认为安静、离群的人都是一样的,但其实并不是。Nelson表示:“离群行为有许多类型,不同动机会导致不同结果。理解这些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当逃避与不良媒体结合时,情况会变得很糟糕。”
当前研究发现逃避类型比其余两者更多使用问题媒体。这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但对于逃避类型者而言,问题媒体使用会导致一年后出现内在(抑郁)和外在(犯罪、非法毒品使用)问题。而不合群和害羞类型的人则不存在这个现象。
Nelson提出,年轻人需要意识到选择的潜在风险。对于逃避类型者而言,越多使用问题媒体,消极后果的风险就越高。沉迷于问题媒体的年轻人会变得害羞和不合群,即便最初他们不是这样。
总的来说,电游对离群个体的危害在于,如果这成为了社交的替代品,那将会严重影响其生活。
Nelson表示,始成年期对许多年轻人而言,是人生中第一次享有极大自由选择权来支配时间的人生阶段。在这一阶段所做的选择有着长远的影响。如果他们利用这些自由来逃避困难选择享乐——例如逃避社交来打电游,长期来看是对他们不利的。但这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熟能生巧嘛。Nelson提出:“要向克服障碍,必须花时间下功夫来习得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