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记者揭开东南亚沉船蕴藏的宝藏与故事(6)

  谭海迪还告诉本报记者,通过对沉船的研究,学者们可以确认这些商船的航行线路。正是通过对东南亚地区新近发现沉船的研究,一条从中国向欧洲、非洲伸展而出的海上丝绸之路才更加清晰。新加坡《联合早报》不久前在一篇有关沉船打捞的报道中说,从中国过去20多年的水下考古及南海一带的沉船出水来看,自五代以来,海上丝路贸易一直频繁持续,而东南亚成为重要的转换站。

  

  盗宝式打捞日益增多,引发文物保护担忧——

  沉船打捞进入活跃期

  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沉船历史档案不断解密以及研究的进展,南海及其附近海域的沉船打捞近年来开始进入一个活跃期。

  泰国曼谷大学的东南亚陶瓷博物馆提供的资料表明,由官方主导的打捞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均为公司打捞,特别是来自欧美的水下考古公司和考古人员多年来已经进入了这一地区,抢占了先机。这些欧美公司由于长年从事此项业务,大多装备精良且拥有相当的专业技术,它们不惜花费巨资搜寻和打捞海底沉船,以获取巨额利润。目前,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府也在加强与这些公司的合作。

  为了防止文物掠夺者对水下文物的抢掠和肆意破坏,保护沉没在海洋中的文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通过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在2009年1月生效。中国参与了公约的起草。《公约》主要基于四项原则:保护水下遗产的责任;水下文化遗产应保留在原来的位置;禁止以商业为目的开发活动;各国合作保护此类遗产、加强水下考古培训并提高保护水下遗产的意识。

共11页: 上一页1234567891011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国家地理》杂志聚焦路易贝贝 路易贝贝就是出生在这样的恐龙蛋群里 路易贝贝的成年个体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窃蛋龙...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506
  • 【丝路遗珍丝路精神】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迈出了联通西域的第一步,13年后,张骞历...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561
  • 阿尔泰山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局部)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马家窑文化的旋纹尖底瓶 新疆伊吾县苇子峡墓地出土的立鹿...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375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