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记者揭开东南亚沉船蕴藏的宝藏与故事(8)

  新加坡所拥有“黑石”号沉船文物展览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据记者了解,这批珍贵文物的全球巡回展的第二站是美国。美国史密森学会所属的萨克勒博物馆原打算明年年初隆重推出。但今年4月,一些美国学者致信史密森学会,认为这艘沉船的打捞是一次破坏性的商业打捞,而不是系统性的考古发掘,可能会导致无法查寻有关船员和货物的重要信息,打捞不符合《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美国史密森学会前主席麦克考米克·艾达姆斯在信中写道,举办这一展览将严重损坏史密森学会的地位和荣誉。《纽约时报》当时的报道称,多家博物馆、考古和历史研究机构也要求史密森学会改变展览计划,“如果史密森学会这样做,那就意味着违反了它所坚持的职业道德,变相地支持了对重要文物的掠夺性开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于对海盗式和商业打捞蔓延的担心,才协同各方制定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公约。但是,有很多国家并没有在这份公约上签字,它们因此也没有履行这一公约的义务。打捞“黑石”号的印度尼西亚就是一个未签署国。

  新加坡有关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实际上,印尼政府在得知发现这艘沉船的消息后,立刻下令海底探险公司开始全天候打捞,并派军队保护打捞现场,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打捞时间过长,造成文物被盗,破坏沉船的完整性。这是一种必要的、保护性的文物打捞措施。而让沉船的文物到世界各地去展出,不仅会有利于更多观众了解这段历史,也会有利于研究人员从中得到更多的历史信息,揭开很多历史之谜。但是,由于一些美国学者的反对,史密森学会已经推迟了这一展览在美国的展期。

共11页: 上一页1234567891011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国家地理》杂志聚焦路易贝贝 路易贝贝就是出生在这样的恐龙蛋群里 路易贝贝的成年个体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窃蛋龙...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506
  • 【丝路遗珍丝路精神】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迈出了联通西域的第一步,13年后,张骞历...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561
  • 阿尔泰山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局部)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马家窑文化的旋纹尖底瓶 新疆伊吾县苇子峡墓地出土的立鹿...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375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