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居住带上行星可能存在已灭绝的生物

新的研究发现可居住带可能不存在宇宙生物,由于白矮星或者褐矮星的可居住带向内收缩,即便这里发现了岩质行星,也可能不存在生命,因为它们已经灭绝了。

 

宇宙可居住带上或存在已经灭绝的外星生物

 

白矮星发出的强烈辐射也能引起行星的极光现象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天文学家正通过多种推测手段在宇宙的“陌生”地方寻找系外行星,想要知道这些系外行星是否存在生命。比如最近科学家推测在白矮星或者褐矮星的周围轨道上可能存在“已经灭绝”的宇宙生命,虽然此类天体与我们的太阳截然不同,但只要在正确的轨道上就可以支持液态水的存在,也就具备了宇宙生命诞生的关键要素,可是新的研究发现白矮星或者褐矮星周围轨道上的可居住带或不存在宇宙生命。

虽然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在白矮星或者褐矮星周围发现岩质系外行星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天体不存在。根据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罗里·巴恩斯(Rory Barnes)和德国莱布尼茨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科学家勒内·海勒(René Heller)的研究发现:在白矮星或者褐矮星周围的轨道上可能存在支持生命的系外行星。(www.94677.com)

根据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白矮星是低质量恒星的演化产物,并且其数量非常之大,可以认为是“死亡的恒星”,而被认为是一类“失败的恒星”,由于褐矮星的质量较低而无法维持氢核聚变。理论上认为这两类天体周围可存在可居住带,如果可居住带上存在系外行星,那么这样的轨道环境是足以维持液态水的形态,从而为宇宙生命的诞生提供了机会。

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位于恒星轨道内侧的行星可能演化出失控的温室大气,比如我们太阳系中的金星。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可加热该行星的大气温度,使得可能出现的液态水被蒸发殆尽,由此也导致了该行星宜居性的丧失。白矮星和褐矮星与我们的太阳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但前者则是慢慢冷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发出较为稳定的光照强度,在白矮星等天体周围轨道上存在的可居住带将会逐渐向内侧收缩。

因此假如我们现在发现白矮星或者褐矮星周围可居住带上存在系外行星,那么该行星在过去一定处于致命的恒星内侧轨道上。有研究称由于这些行星过去并不存在于可居住带上,因此即便我们现在发现可居住带上存在岩质行星,那么它们很可能不存在宇宙生命。罗里·巴恩斯认为如果我们现在于白矮星或者褐矮星周围发现可居住带上的行星,那么它们在此前的很长时间也经历了一个“灭菌”的阶段,这就是说该行星上的微生物已经死亡

 

不推荐你看的:

  • 黑洞是由于恒星的爆炸死亡而形成的,其中巨大的质量和引力让所有被吸入的东西甚至是光都无法逃脱。但是你知道吗,有种...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335
  •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庞大宇宙里的几位渺小的存在,宇宙从诞生到现在还在不断的演变,宇宙年龄到底有多大呢?对于地球与...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73
  •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由大爆炸而诞生的,但是在大爆炸之前,我们的宇宙又是什么呢?而我们现处的宇宙之外是什么呢?这些问...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53
  •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完全理解黑洞的原理。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黑洞,人类观测到许多极为庞大的黑洞,是太阳质量的...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45
  • 宇宙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