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用经济手段赈灾的智慧(3)


  
  范仲淹的做法很快引起监察系统的注意,浙西路的监司弹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这也说明当时的监察系统反应灵敏、运作正常,如果无人出来弹劾,那才不正常)。范仲淹坦然处之。朝廷派人一调查,发现范仲淹之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范公的举措,恰好暗合了凯恩斯的理论,即通过扩大投资与鼓励消费来拉动经济,从而惠及民生。当时杭州的“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这无数人,都因为范仲淹施行的“凯恩斯经济刺激政策”,而不致失业、沦为流民。那一年,“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沈括赞扬说,此皆“先生之美泽也”。
  
  二十年后的熙宁八年(1075年),两浙路又有灾荒,“米价踊贵,饥死者相望”。诸州政府为平抑粮价,皆在“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米价虽然控制住了,但市场上却没有多少米可以出售。当时在越州(今绍兴)任太守的赵抃,则反其道而行之,命人贴出公告,宣布政府不抑粮价,有多余粮食之人尽管“增价粜之”,想卖多少价钱就卖多少价钱。如此一来,各地米商见有利可图,纷纷运米前往越州,很快越州的商品粮供应充足,米价也跌了下来。
  
  这则故事记录在明代冯梦龙编撰的《智囊全集》中。冯梦龙讲完故事后评论说:“大凡物多则贱,少则贵。不求贱而求多,(赵抃)真晓人也。”而对“禁人增米价”的政府行为,冯梦龙则讽刺道,“俗吏往往如此。”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赵抃比俗吏的高明之处,是他不迷信政府权力的“看得见的脚”(行政命令),而更相信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正好暗合了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据说天气是地球心情的写照,在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人类的大肆破坏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怪异天气,比如 空中降鱼 或者...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514
  • 网上那些地面如同镜子倒影天空的照片并不是PS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旅游景点。那个地方叫做乌尤尼盐沼,被人们称为是...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413
  • 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因一些地区环境恶劣无法居住,所以也有很多荒无人烟的地方。其中最出名的是中国四大无人区,它们...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559
  • 长江是世界上第三的长河,其中最知名的景点莫过于长江三峡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长江三峡是哪三峡,连第一个瞿塘峡可能就...
    自然之谜奇闻指数:328
  • 自然之谜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