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太阳没吞噬地球已是万幸

科学家发现太阳没吞噬地球已算是万幸

被类太阳恒星“吃掉”的类地行星

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目前已开发了一个模型,可评估类似行星的演化命运,其中之一就是可能被类太阳恒星“吃掉”,恒星出现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化学元素组成,像地球、金星和火星这样的天体存在被太阳“吞食”的可能。本项研究由范德堡大学天文学研究人员进行,结论认为恒星也存在“恐怖”的吞并现象,会将自己处于系统中的类地行星吞没以获得大量的岩质材料。

天文学家认为恒星的化学成分中包括了98%的氢和氦元素,其他元素只占到不到2%的总量,因此天文学家也用比氢和氦还重的元素来描述恒星的金属性,该指标对恒星周围天体系统的演化有着关键意义,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富含金属的恒星系统与贫金属性的恒星系统有着不同的命运。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科学家开始对太阳系之外的行星进行探索,发现了金属丰度与行星形成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认为,金属性较强的恒星系统有助于演化出行星系统,比如像铝、硅、钙、铁等元素熔点可高于1200华氏度(600摄氏度)可增加恒星金属元素的丰度。对此,科学家将金属丰度理论用于HD 20781和HD 20782恒星系统的观测中,这两个系统拥有相同的尘埃云和气体,因此化学成分也处于相似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拥有自己的行星系统。

科学家分析了它们的光谱后发现难熔元素的相对丰度比我们的太阳要高很多,熔点较高的金属元素含量较大,这说明这两恒星系统已经吞食了不少的岩质行星,消耗数量在10至20颗地球质量,该调查结果也支持了恒星化学组成与行星系统存在密切联系,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目前很难发现系外岩质行星,难道它们都被吞食了?科学家认为系外大型气态行星很可怕,它们形成后会往轨道内侧迁移,该过程就会将岩质行星偏离其轨道而坠入恒星。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黑洞是由于恒星的爆炸死亡而形成的,其中巨大的质量和引力让所有被吸入的东西甚至是光都无法逃脱。但是你知道吗,有种...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335
  •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庞大宇宙里的几位渺小的存在,宇宙从诞生到现在还在不断的演变,宇宙年龄到底有多大呢?对于地球与...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73
  •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由大爆炸而诞生的,但是在大爆炸之前,我们的宇宙又是什么呢?而我们现处的宇宙之外是什么呢?这些问...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53
  •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完全理解黑洞的原理。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黑洞,人类观测到许多极为庞大的黑洞,是太阳质量的...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45
  • 宇宙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