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南方古猿拥有的极其坚固的面部特征,被视作是一种对坚硬食物的适应性,比如坚果、种子等。
到底哪一种假说更有说服力?
面部进化受多因素控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属于综述性研究,“保护支撑”假说早已有之,并非本文作者新提出来的。
据吴秀杰介绍,早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解剖学家和人类学家魏敦瑞在研究周口店直立人头骨时,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魏敦瑞发现,周口店直立人头骨较厚,特别是在眼眶上部、头骨侧面及脑后形成了一个由眶上圆枕、角圆枕、枕圆枕组成的加厚的保护圈,这种形态可能与“保护支撑”有关,它可以减轻打斗、摔伤过程中对头骨的损害。眶上圆枕可以防止正面打斗中对眼睛的撞击,角圆枕和枕圆枕可以减少侧面、后面打斗或摔伤过程中对头骨的破坏。
相比男性,女性头骨较为纤细,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男性喜欢争强好斗有关,如狩猎、争夺配偶、食物等等,有着强壮体魄的男性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更适于生存下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期人类面部特征可能与人类的行为有关,如人与人之间冲突、狩猎等等。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创伤痕迹的古人类化石,例如尼安德特人、西亚的早期现代人、我国的马坝早期智人、许家窑早期智人等等,研究结果显示更新世古人类之间曾经发生过激烈的面对面的争斗现象,导致一些弱势群体走向衰退或被吞并。”吴秀杰认为,暴力与人类进化的关系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