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质量恒星周围行星或无法孕育生命


艺术示意图,从一颗系外行星上看到不远处的M型小质量恒星。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这些行星上可能难以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条件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宇宙中数量最多的恒星都具有较小的质量,而那些围绕这些小质量恒星运行的行星则是搜寻地外生命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然而近日一项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位天文学研究生领导的工作却显示,由于其形成阶段经历的高温环境,这些行星可能早就失去了容纳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

  低质量恒星,或者称作M型恒星,是指那些质量小于太阳,同时光度也较小,因此它们周围的宜居带范围到恒星本身之间的距离也会相应更近一些。所谓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距离适中,从而能够让液态水得以在地表存在的区域范围。

  相比更远的行星,那些距离恒星更近的行星体更容易被天文学家们发现。天文学家们会通过恒星亮度上出现的轻微下降信号来识别恒星周围行星的存在,这种亮度变化是当行星从恒星面前通过时遮挡恒星的部分光线而导致的;另外天文学家们也会通过径向速度的方法来探测系外行星,方法是观察由于行星引力的作用造成的恒星晃动。

  然而根据近日这篇发表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文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研究生罗德里格·卢格(Rodrigo Luger)和合作者,该校助理教授洛里·巴内斯(Rory Barnes)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这些在近距离上围绕小质量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很有可能早在它们形成的阶段便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水分和大气。

  卢格表示:“所有恒星都形成于星际气体云团的塌缩,其在收缩过程中会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但由于这些恒星的质量较小,因此相应的引力也较小,M型恒星整个塌缩的过程耗时相比大质量恒星要长得多——往往持续数亿年之久。”

  他说:“围绕这些恒星运行的行星可以在1000万年内形成,因此当这些行星形成之际,位于近旁的恒星仍然处于极度高温阶段。这对于宜居带而言并非好消息,因为这些行星的表面也会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甚至超过1000摄氏度。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这些年轻行星表面初生的原始海洋将完全沸腾蒸发殆尽,大气也将完全消散。”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黑洞是由于恒星的爆炸死亡而形成的,其中巨大的质量和引力让所有被吸入的东西甚至是光都无法逃脱。但是你知道吗,有种...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335
  •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庞大宇宙里的几位渺小的存在,宇宙从诞生到现在还在不断的演变,宇宙年龄到底有多大呢?对于地球与...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73
  •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由大爆炸而诞生的,但是在大爆炸之前,我们的宇宙又是什么呢?而我们现处的宇宙之外是什么呢?这些问...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53
  •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完全理解黑洞的原理。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黑洞,人类观测到许多极为庞大的黑洞,是太阳质量的...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45
  • 宇宙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