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秒脉冲星的发现历程:最精确的时钟(2)

  极端天体

  即便是最普通的脉冲星也非常不可思议。它们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体之一,它们是质量约为太阳8~20倍之间的大质量恒星爆发衰亡之后留下的遗骸。当这样的大型恒星耗尽它最后的燃料并逐渐走向死亡之时,将会以超新星的方式发生猛烈爆发,在此过程中将其外层气体壳完全剥离。

  爆发过后残留下来的就是一个密度极高的内核,由于压力太过巨大,这个内核物质中的电子已经被挤压而与原子核中的质子相结合形成中子,这就是所谓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十分惊人,其相当于将1.2~2倍太阳的质量挤压进一个直径约20公里的球体内。仅仅大约一汤匙的中子星物质,其质量就将超过1万亿公斤,这几乎相当于地球上所有人类体重的总和。

  这样惊人的密度意味着在中子星的表面,引力将会十分强大——比地球表面的引力场高出大约1000亿倍。如果你要站在一颗中子星的表面,你将会立刻被压扁成薄薄的一层“物质层”,其厚度仅有一层原子那么厚,平铺在中子星的地表上。当然前提还得是你不怕热,因为中子星表面的温度大约是100万摄氏度左右。事实上,中子星表面的超强重力环境不允许任何高度超过几厘米的地表凸起存在,这也让中子星表面成为宇宙中最光滑的天体表面之一。

  另外还有中子星的磁场,它们的磁场同样是宇宙中最为强大的。即便是磁场最弱的中子星,其强度也比地球磁场高出大约1亿倍——这样的强度几乎可以破坏原子结构。在中子星的两极,强大的磁场加速带电粒子,如正电子和电子,并以束流的方式向太空当中高速喷射出去。这样的喷流会在射电波段形成信号源,并最终被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所接收到。

  当然,也正是这样的喷流让这种天体得到了脉冲星的名称。当一颗中子星高速旋转时,它两端的两束喷流就像宇宙中的灯塔信号一样,扫过太空。从地球看去,它就像一盏时明时暗,极具周期性的脉冲信号,其中有些甚至可以慢到10秒一次。

  如果你要站在一颗中子星的表面,你将会立刻被压扁成薄薄的一层“物质层”,其厚度仅有一层原子那么厚,平铺在中子星的地表上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瑟夫·泰勒。由于与罗素·哈尔斯一起利用脉冲星双星观测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这两位物理学家被授予了1993年度的诺贝尔奖

  但尽管存在自转周期比较长的脉冲星,它们在一开始的自转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这种高速度是从其作为大质量恒星内核开始就继承下来的。随着恒星燃料逐渐耗尽,其再也无法维持自身的稳定,恒星的核心在自身巨大引力的作用下发生剧烈塌缩。

  就像滑冰运动员在收起双臂时旋转速度会加快一样,随着自身直径的剧烈收缩,恒星内核的旋转速度急剧加快。当恒星最终衰亡只剩下作为残骸存在的中子星时,这颗中子星的自转速度可以超过每秒100次。随着时间推移,缠绕的磁场逐渐丢失能量,中子星的自转速度也就随之逐渐放慢下来。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黑洞是由于恒星的爆炸死亡而形成的,其中巨大的质量和引力让所有被吸入的东西甚至是光都无法逃脱。但是你知道吗,有种...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335
  •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庞大宇宙里的几位渺小的存在,宇宙从诞生到现在还在不断的演变,宇宙年龄到底有多大呢?对于地球与...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73
  •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由大爆炸而诞生的,但是在大爆炸之前,我们的宇宙又是什么呢?而我们现处的宇宙之外是什么呢?这些问...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53
  •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完全理解黑洞的原理。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黑洞,人类观测到许多极为庞大的黑洞,是太阳质量的...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45
  • 宇宙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