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将恒星撕成碎片 此黑洞曾为休眠黑洞(5)

暗能量是黑洞? 揭秘黑洞融合与引力波

  在今年5月24日发表的一篇最新论文中,卡林斯基分析了如果假定暗物质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类似LIGO所探测到的那类黑洞的话,事情将会如何发展。

  黑洞的存在扭曲了早期宇宙中的质量分布,这一结果产生的微小震荡在数亿年之后,当最初一批恒星开始形成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宇宙诞生之后的最初5亿年内,所谓的“常规物质”的温度仍然太高,因而难以聚集形成最早的恒星。

  暗物质则不同,它们不会受到高温的影响,因为它基本上只与引力发生作用,与其他因素之间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于是,在相互间的引力作用下,暗物质最先开始聚集,并形成所谓的“超小晕”(minihaloes)结构。这种质量团块提供了一种引力“种子”,让后来的常规物质得以被吸引并附着其上——大量的高温气体开始在引力作用下向着这些超小晕结构聚集,随着温度的下降,这些逐渐聚拢的常规物质发生进一步凝聚和塌缩,第一批的恒星就此诞生了。

  卡林斯基的工作表明,如果黑洞的确是组成暗物质的重要成分,那么这一过程的发生将会迅速的多,并进而产生在斯皮策望远镜探测到的CIB数据中的那种斑块不均一性特点,即便只有很小一部分的“超小晕”结构最终能够产生恒星,情况也是一样。

  随着空间中的气体物质向“超小晕”聚集,组成这些“超小晕”的黑洞自然而然的将会吞噬掉其中的一部分气体物质。

  而物质朝着黑洞盘旋下降的过程将会产生加热并释放X射线。综合起来考虑,最初一批恒星产生的红外波段辐射以及物质朝着黑洞下降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辐射将能够解释钱德拉与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所观测到的CIB以及CXB斑块不均一信号。

  偶然的,有些原初黑洞可能会相互运动到比较接近的位置上,从而互相吸引并成为一个相互绕转的双黑洞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将会不断释放引力波信号,在此过程中丢失轨道动能并不断相互接近,最终,两者将会发生合并成为一个质量更大的黑洞,就像LIGO在去年所探测到的那样。

  卡林斯基表示:“未来LIGO的后续观测工作将告诉我们更多有关宇宙中黑洞数量的信息。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们就将能够了解到,关于黑洞与暗物质关系的理论是否是正确的。”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黑洞是由于恒星的爆炸死亡而形成的,其中巨大的质量和引力让所有被吸入的东西甚至是光都无法逃脱。但是你知道吗,有种...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335
  •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庞大宇宙里的几位渺小的存在,宇宙从诞生到现在还在不断的演变,宇宙年龄到底有多大呢?对于地球与...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73
  •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由大爆炸而诞生的,但是在大爆炸之前,我们的宇宙又是什么呢?而我们现处的宇宙之外是什么呢?这些问...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53
  •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完全理解黑洞的原理。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黑洞,人类观测到许多极为庞大的黑洞,是太阳质量的...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45
  • 宇宙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