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银河系中类地宜居行星普遍存在(2)

  在他们的研究组中除了马西教授之外,还有他的同事安德鲁·霍华德(Andrew Howard)以及埃里克·帕提古拉(Erik Petigura)。这个研究小组将他们的关注重点放在其中大约4.2万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身上,它们的亮度要么与太阳相当,要么稍小一些,温度稍低一些。

  研究组在这些恒星的周围一共发现了603颗潜在的行星目标,或者称作“行星候选体”,其中有10颗行星的大小与地球接近。这里所谓的“接近”是指其直径大致相当于地球的1~2倍,并且由于其与恒星之间的距离适当,其表面的温度范围也不至于太过极端。

  随后研究组将4万颗虚构的行星目标信号输入开普勒数据库,以便检验他们开发的分析软件的可靠性。

  这些虚构的行星目标大小分布差异很大,从地球大小的行星体,一直到10倍地球大小的行星体。这些虚构行星的轨道距离差异也很大,其中一部分位于宜居带,而其他一些则要么距离太近,要么距离太远。

  当然,在此过程中研究组还考虑了开普勒所使用的凌星观测法的局限性,即只有当行星,恒星以及我们的观测视线在同一平面上时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凌星现象,因此这种方法必定会存在大量的遗漏现象发生。

  总体而言,研究组估算认为在银河系中,大约22%的类太阳恒星周围应当存在围绕其运行的、并且处于宜居带中的地球大小的行星体。

  重要意义?

  马西指出,这项发现对于行星形成理论的研究,以及考察不同类型的行星体如何形成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比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他说:“行星形成理论的研究者们现在将可以使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构建新的计算机模型来模拟行星系统的诞生过程。他们现在将拥有检验他们理论的试金石,那就是他们的理论必须能够反映我们观测到的事实,这些行星的轨道特征,它们的大小,等等。”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黑洞是由于恒星的爆炸死亡而形成的,其中巨大的质量和引力让所有被吸入的东西甚至是光都无法逃脱。但是你知道吗,有种...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335
  •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庞大宇宙里的几位渺小的存在,宇宙从诞生到现在还在不断的演变,宇宙年龄到底有多大呢?对于地球与...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73
  • 我们都知道宇宙是由大爆炸而诞生的,但是在大爆炸之前,我们的宇宙又是什么呢?而我们现处的宇宙之外是什么呢?这些问...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53
  •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完全理解黑洞的原理。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黑洞,人类观测到许多极为庞大的黑洞,是太阳质量的...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45
  • 宇宙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