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迷信的最后一方面是,我们需要强迫自己饮水,因为到我们觉得口渴时,我们的身体已经脱水很严重了。然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大约30年前,罗尔斯就已经证明,在身体感觉到体液丢失之前很久,我们就感觉到渴了。身体会让血液中的浓度增加约2%,促使我们想喝水,但此时,身体并没有脱水,直到血液浓度增加5%以上,我们才会认识到身体已经脱水。
因此,放过并相信你的身体吧,如果你不想喝水的话,不要强迫自己豪饮,这也很危险。而且,当你口渴的时候,喝你喜欢的饮料就好,无论是水还是果汁、咖啡等,都能为你提供你需要的水分。
糖分会使儿童过于兴奋
“糖果兴奋”常被用来形容食用或饮用大量含糖食物或饮料后,短时间内出现的亢奋症状,对儿童的影响最为明显。但是,这两个词都并非科学术语,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一般表述为“糖摄入对行为的影响”或者“糖与儿童亢奋行为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有一些横断面研究倾向于表明,糖摄入与儿童的行为有关,引发了人们对饮食与行为关系的强烈关注。有研究者记录了28个4到7岁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1周内的饮食,同时观察他们的行为,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孩子摄入的糖越多,就表现出越多的亢奋行为。
但这个实验一直都被质疑,除了实验记录中对孩子的表现都是描述性的、没有量化指标等之外,最关键的一点是,横断面研究主要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这项研究不能说明究竟是患有ADHD的孩子对含糖高的食物更偏爱,还是食物里含糖多造成了他们的亢奋。